31.8%——近日,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展会2023上海SNEC上,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表示,商业级绒面CZ硅片实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1.8%的转换效率,这是目前基于商业化CZ硅片上叠加钙钛矿所获得的最高国际认证转换效率。
光伏技术创新进程正不断加速。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14次刷新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纪录。今年第一季度,百花齐放的创新趋势仍在延续。有观点认为,创新带来的是光伏电力竞争力不断提升,也有观点称,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如今技术快速升级迭代的隐忧。
技术创新对光伏产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日前,《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集中式全球营销中心总裁高军,就此展开探讨。
打造差异化产品
展会上,隆基绿能还发布基于HPDC电池技术的组件新品Hi-MO 7。高军表示,Hi-MO 7是面向集中式市场的N型高性能产品。“该电池背面采用高低结,通过优化膜层设计与沉积工艺实现全域钝化效果,并降低对光的吸收。电池正面引入局部的低电阻接触层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此外,HPDC技术还优化了正背面减反射/低复合膜层与金属化方案。简单来说,Hi-MO 7更适合地表反射率高、环境温度高、土地面积有限、人工成本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光伏大基地模式。预计Hi-MO 7将在下半年实现量产,并在今年年底形成30吉瓦的有效产能。”
“打造针对不同终端的差异化产品非常重要。”高军说,“随着光伏行业发展成熟度越来越高,不能再用同一个产品和同一种技术去做同一个场景。比如,在大型地面电站市场,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Hi-MO 5和Hi-MO 7两种产品组合,前者大众、稳定,后者则针对某些特定应用场景。另外,Hi-MO 6主要用于分布式市场。”
回归用户价值原点
创新一直是隆基绿能的代名词。作为我国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去年,隆基绿能连续7次打破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其中,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尘封5年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不管是P型PERC,还是N型TOPCon、异质结,甚至是其他技术,隆基绿能一直持续关注光伏产业技术迭代升级,储备技术格外丰富。佘海峰指出:“一切为了终端发电量和收益的提升,允许技术转型的所有可能性。”
佘海峰进一步表示:“因此,并不是非要选择P型技术路线或者N型技术路线,大家应该更多的回归到用户价值的视角,基于不同场景的需求做好技术迭代和升级工作,充分思考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持续带给客户价值。对于光伏技术及产品的每一次革新升级,我们都要本着‘不冒进、不押宝’的审慎态度,技术创新并不是噱头。”
佘海峰强调,创新是中国光伏企业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电池技术一直是光伏产业竞争中最重要的环节,其创新迭代将助力光伏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就要坚持做好做优科技创新。”
竞争让产业更具活力
不过,随着整个光伏行业的技术革新速度加快,业内企业大量扩产,跨界玩家和新生代力量不断涌入,大规模、高投资的扩产计划频频出现,光伏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佘海峰看来,光伏行业最不缺的就是竞争,这也是产业保持活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原因之一。“不管是扩产引发的产能过剩隐忧,还是随之导致的低价竞争,光伏市场已经经历多轮竞争,往往采取激进的低价策略的企业,最终一定会被市场淘汰。真正有价值和明确定位的企业从来不惧怕参与任何形式的竞争。”
佘海峰认为:“竞争存在即合理。不可能指望凭一家之力把无序竞争变得健康有序。各个产业的竞争都有自身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光伏产业的竞争确实促进了成本下降。”
“我觉得今年出现绝对过剩的情况不太可能,虽然目前行业整体扩产速度很快,企业基本上都采取很积极进取的方式,扩张速度超过市场的增长速度,但现阶段市场增长也非常快,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的迹象。同时,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处于观望状态,没有贸然行动,行业淘汰赛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影响整个格局。”佘海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