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中国概念股备受海外金融市场青睐,股价明显上扬。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海外发展势头强劲。
积极对应气候变化已成全球共识。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协同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加强绿色发展金融支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
“双碳”目标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产业竞争力凸显,海外市场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和技术认可度不断提升,需求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中国概念股(外国投资者对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统称,以下简称“中概股”——编者注)备受海外金融市场青睐,股价明显上扬。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海外发展势头强劲。
业绩走高 估值提升
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概股类型丰富,涵盖光伏发电、动力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涉及从原材料到生产、制造等主要产业链环节。今年以来,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概股表现亮眼,我国锂电池电芯生产“老兵”易电行今年开市首日股价0.65美元/股,如今已涨至1.5美元/股。
上海淳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谢伟玉指出:“截至5月8日,美国的中资新能源汽车指数和中资新能源指数分别上涨9.4%和12%,涨幅明显优于海外其他领域的中国概念股。究其原因,美股对业绩和市场的变化更为敏感,受业绩向好、行业发展增速快影响,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概股估值提升。”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成就全球有目共睹。5月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最新报告显示,第一季度,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3.3亿千瓦,首次超过总装机规模的50%。另外,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不管是风电,还是光伏发电,近年来产品出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及销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优势也极为亮眼。惠誉评级中国企业研究董事杨菁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今年海外电动汽车需求增长前景仍然较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球范围领先。另一方面,高通胀下,电动汽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国际汽车厂商倾向于生产利润率更高的中大型电动车型,性价比高的小型电动汽车供给不足。“这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了机会,即凭借高效低成本的产业链与具有竞争力的中低端电动汽车填补海外市场供需缺口。”
近期,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概股发布2022年财报和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整体业绩稳健,部分表现优异。比如,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能链智电去年实现营收1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77%。今年1-3月,能链智电充电量达10.23亿度,同比增长112%,交易总额和订单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10%。
“出海”优势愈发凸显
市场需求足,发展动能强,带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概股整体表现向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现象的出现离不开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的长期经验积累。
熟悉新能源企业海外上市情况的业内专家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以光伏企业为例,最早在海外上市应是2006年左右,当时国内上市门槛比较高,海外融资相对容易。经历这些年海外市场的锤炼,光伏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
在创新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杨光看来,每个产业都有发展红利期,中概股股价上涨,和现阶段可再生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发展形势较好有关。“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上升期,市场十分广阔,如果企业可以在某一项、某一点掌握核心技术,提供更优质专业服务,很可能在金融市场抢占先机,获得认可。”
“企业发展初期需要大量资金,产能扩张非常必要。一些企业虽然具备竞争力强、可直接投入市场的成熟技术,但尚未实现盈利。门槛相对较低的海外资本市场给这些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有助于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做大做强,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品牌宣传作用,促进我国新能源企业坚持‘走出去’战略。”杨光表示。
谢伟玉提出类似观点:海外上市最大诉求是融资,光伏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海外市场融资能力强,且对可再生能源产品需求程度日益加深,可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一个融资选项和广阔市场,助力企业快速扩张产能,降低综合成本。
越来越多可再生能源企业积极布局国际业务。科达制造4月底发布2022年财报指出,正积极开拓陶瓷机械业务的海外市场,提升海外订单占比;加强海外建材业务在非洲的本土化布局,并启动南美等其他海外建材市场调研,2022年海外业务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47%提升至56%。据了解,科达制造去年4月发布公告称,计划终止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申请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全球咨询公司贝恩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市场加速成熟,以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中国积累了先进技术、巨量资金、优秀人才以及成熟的商业模式。在这些优势赋能下,企业自身经营水平、创新能力等大幅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打造海外利益共同体
站稳脚跟并不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最终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加足马力,希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行业龙头企业。
着眼未来,杨菁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挑战不在于需求端,而主要来自于品牌认知差异、充电与售后服务设施不足,以及各国产业政策趋紧。当前,大部分中国品牌在海外认知度较低,还需要持续的品牌建设投入。同时,海外市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不足,也需要车企联合合作伙伴加强布局。
为此,贝恩公司表示,在选择出海市场优先级时,中国科技和高端制造业企业由中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发力。在出海产品类型方面,中国科技和高端制造业企业正在向高价值、高毛利品类转型。随着中国企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在技术研发、产品制造、销售交付等多个环节日益积累,为向中高端定位转型奠定基础。
5月10日,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近日全资子公司收到大众汽车集团的采购定点函,成为大众汽车海外市场定点供应商。本次采购订单涉及的磷酸铁锂标准电芯产品将应用于大众汽车在中国以外市场相关车型。
国轩高科表示,本次海外市场定点合作是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产业化合作的重大进展,标志着公司在开拓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客户方面进入重要里程碑阶段,有利于增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应重视在当地形成生态联盟,打造一个携手共进的真正利益共同体,积极融入当地市场,从外来户转型原住民,从而深入供应链上下游,垂直整合资源,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战略业务主席朱永磊则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在研发环节,一些制造企业,比如中国造车新势力将研发中心布局海外市场,网罗当地高端人才;在制造环节,生产基地朝区域化、全球化等方向调整和重塑,实现生产在岸和近岸化;在销售环节,雇佣海外人才建立本地销售及营销体系,并注重产品品牌建设;在运营环节,企业授权海外分支机构负责国际业务的运营管理,用当地消费者接受的方式进行本地化运营,如海外用户数据本地化审核、存储,依据当地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持续拓展融资渠道
随着各国碳中和目标出台,全球对新能源认可度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各国也在不断加大对本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持续动荡,地缘政治博弈等因素导致全球产业链、能源供应、国际金融市场等受到严重冲击。我国企业“出海”形势未来可能存在更多不确定性,这敦促企业围绕潜在情景,重新思考全球产业链布局。
对此,杨菁提出,美欧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于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视度不断上升,以产业政策等方式带动本土产业链建设,已初显成效。在此背景下,中国新能源车企及产业链供应商或无法持续以出口形式获取海外市场份额以及交换矿产资源,而是需要加大海外投资、加速海外建厂步伐,这些都需要较强的国别风险识别能力和较大的前期资金投入。
谢伟玉则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未来发展走向更为乐观,他认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产能扩展迅速,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前景向好,预计将维持较高增速。但要注意的是,在高增长行业中,利润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切换,这就要求企业维持一个合理的毛利水平,才能保持良性健康发展,获得资本市场的持续认可。
“特别是海外资本市场更注重业绩兑现,容易透支未来几年的增长。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要参与海外金融市场,还可以通过利用海外上市主体进行海外兼并购,发行挂钩‘双碳’、碳税的票据、绿色金融产品、衍生品等方式,灵活运用海外融资渠道,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谢伟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