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朗绿科技位于长宁临空园区的上海总部,记者发现,这栋科技十足的“低碳大楼”,发电靠屋顶光伏,凉爽的室温不靠空调,而是精确设计过的室内通风,智能系统能自动调节窗户,连窗框尺寸都根据电脑模拟过日照角度量身定做。
当“绿建”行业先锋
国家推动双碳政策的风口下,朗绿这样的低碳大楼将越来越多。“建筑的占整体近40%,如果建筑业不能实现碳中和,中国实现碳中和就很困难。”朗绿科技总裁申乐莹说。其实早在“零碳”“绿建”等概念火起来之前,朗绿科技就是行业的“先锋者”,公司成立于2013年,脱胎于朗诗的技术开发部。
创业初期,团队常常需要“摸石头过河”,在技术上勇攀高峰。回忆起团队的第一个科技住宅项目——南京的朗诗国际街区,朗绿首席技术官谢远建说,当时要从欧洲引进“恒温恒湿恒氧”的三恒系统,落地的过程比想象中还要艰难,一是国内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项目,二是科研团队初生牛犊不怕虎,加装了前沿的地源热泵能源系统,整个项目“难上加难”。技术难题过关后,当时建筑业窗户漏水的通病又找上了门——整个项目共有5000堂小窗,团队对症下药想方法、找措施,坚持了三四年时间,负责到底,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不仅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朗绿还要担起“客户教育”的重担。申乐莹说,零碳项目较新又很抽象,对于不了解技术的客户,沟通工作非常困难。团队要花大量精力和客户解释什么是碳、如何降碳,一个项目甚至得出30多稿的不同方案。“这个过程中,拒绝我们的比接受我们的多,成功概率能有1%就不错了。”
迎来双碳政策风口
“我们是在细分行业里,顶在最前面的先锋者,只能面对一片未知的领域去探索,把路‘蹚出来’。”谢远建说。从2004年起,科研团队“行万里路”,奔赴全世界的优秀绿色建筑考察学习,在意大利的小镇里、瑞士的甲壳虫山上……开会探索落地方案。朗绿的科研团队坚信,技术不能闭门造车,走遍千山万水后,公司现已积累300多项专利技术、200多个项目的实践经验,100多位技术专家。
2019年10月1日当天,谢远建领队带领朗诗登山队,在雀儿山海拔5000米的山峰上高唱“我爱你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雀儿山、玉珠峰、启孜峰、四姑娘三峰、四姑娘二峰……这些公司登山队登过的高山,被朗绿科技用来命名公司会议室。恶劣的自然条件激发了团队凝聚力,在企业的经营过程遇到困难时,大家也能够团结一心、勇于攀登、战胜自我,这也是朗绿科技一脉相承的企业精神。
作为绿建行业的“先行者”,如今的朗绿终于登上了高峰,不仅成为了行业规则制定者之一,参编多项国家标准,更是迎来了双碳政策的风口,迎来绿色建筑服务市场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申乐莹展望未来时表示,要做“百年绿公司”,崇尚人文,尊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