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超过3600米的川西高原腹地,阳光直射,空气稀薄,冬季漫长而又严寒,然而,正是这片广袤无垠、环境严苛之地,正逐渐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新宝地。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一座光伏电站悄然镶嵌,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这片土地,一块块蓝色光伏板静静吸收着阳光,等待着释放出“绿色”能量,来自高原的清洁能源也将由此输往千家万户。
这里是阿坝县查理“光伏+N”项目,同时也是一道新能与三峡集团在阿坝区域内合作建设的首个海拔3600米的高原光伏项目。该项目地处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的阿坝州阿坝县,位于海拔3620至3760米处,是迄今三峡集团在川投资建设的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项目,同时也是其在海拔3600米以上在建的最大光伏发电项目。项目装机总规模为110万千瓦,总体占地面积102.619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第一期装机规模25万千瓦,第二期装机规模85万千瓦,采用集中式发电模式。
阿坝县地处川西高原腹地,海拔高、辐射强、光照充足,富集的太阳能资源为阿坝县掘金“阳光经济”奠定有力的自然条件。然而,高海拔、高风速、高起伏、低气温,复杂的气候、地形环境对光伏项目的运行带来巨大的挑战。经过充分考察,该项目一期25万千瓦光伏电站最终采用了一道新能高效N型双面双玻组件。该款组件搭载一道新能高效TOPCon电池技术,高发电,低衰减,并采用高可靠双面玻璃封装,拥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和更优的温度系数,无惧高海拔、高湿度、高盐雾、强风沙等复杂环境考验,为光伏电站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如何实现双赢?在阿坝县查理光伏电站,光伏发电与牧草种植双向并行。该项目通过光伏阵列倾角、高度和间距优化,结合光伏阵列下有效光照分布情况,在光伏板下种植适宜高海拔地区生长的优质牧草,草场形成的天然绿色屏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加强水源涵养,利于当地、周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改善。
项目的落地建设,不仅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循环,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新出路。该项目通过“光伏+牧草种植+绿色养殖”的立体化土地利用模式,打造“上光下养、光畜互补”的绿色牧场,充分拓展“光伏+”利用场景,实现一地多用,增加土地产出和附加值。同时,光伏电站辐射的相关产业,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多渠道增收致富,让农民享受到更多“阳光红利”。
位于川甘结合部的阿坝州阿坝县,过去因地理条件限制,常常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随着项目的逐步并网发电,也将有效改善当地用电紧缺难题。
该项目将农牧与发电产业深度融合,为新能源开发与畜牧业耦合发展的“牧光互补”模式提供了新样板,在促进当地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丰收。
目前,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查理“光伏+N”项目一期25万千瓦各方阵已陆续并网发电,项目一期投运后,每年可发电约4.56亿度,节约标煤约13.7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7.7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46吨,减排氮氧化物约69.23吨。
连绵不绝的光伏板下,牧草初见新绿,牛羊成群漫步,这座矗立在高原之上的光伏电站,正在“书写”着川西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